李金堂,男,山东省潍坊市人,出生于1979年3月,博士,现任潍坊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病理学,研发的梨黑星病分生孢子侵染动态模拟模型(PSCIM)、玉米叶斑病流行动态及管理综合模拟模型(MLSSM)、蔬菜病虫害诊断及综合防治专家系统(VDS)三项科研成果已通过相关专家鉴定,10多篇论文在植物保护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先后获得潍坊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寿光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三尺讲台,万亩大地
李金堂,男,汉族,1979年生,山东潍坊人,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1997-2004年于青岛农业大学植保系完成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学习,其间曾多次参加团中央组织的科技扶贫三下乡活动,并获科技扶贫先进个人称号,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参加欧盟农业部课题“亚洲苹果、梨主要病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研制成功“梨黑星病动态侵染预测模型”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获得一致好评。2004-2007年于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参加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攻关课题,为其子课题“辽宁省玉米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他到潍坊科技学院任教以来。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钻研,做好了一个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本职工作。他处处用教师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业务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的教育与教学成绩一向显著,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优秀教师。
几年前,他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教育这片陌生而又新奇的土地,成为教育战线上普通而又光荣的一员,成为潍坊科技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他牢记“立足三尺讲台,塑造无悔人生”的宏伟誓言,时时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始终抱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高涨的工作热情,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时刻提醒自己事事模范带头,处处发挥先锋作用。而且,结合教学,把这些前沿思想应用到教学中去,带动周围的老师和学生一起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
他深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任务,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高等职业院校属于地方高校,高职院校科技工作必须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推进地方科技事业发展。因此到潍坊科技学院工作后,他充分发挥自己在植物保护和植物病理学专业方面的特长,积极投入到蔬菜花卉病虫害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并于2007年10月成立潍坊科技学院蔬菜花卉病虫害研究所。研究所充分利用地处寿光的地理优势,紧密围绕温室蔬菜生态产业,开展无公害温室蔬菜生产、病虫害诊断鉴定、预测预报、科学防治、新果蔬品种引进和繁育等开发应用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使学院的植物病理学领域的研究从无到有,填补了学院该方面的空白。
业余时间他长期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及调研活动,走到田间地头和蔬菜大棚中为菜农诊断病害、提供防治建议,为菜农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当地蔬菜无公害生产的健康发展,在当地菜农中有较高威望。经常在给菜农看完病后菜农留他吃饭,他被农民的朴实和真诚深深感动,却一次也没有留下,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应该做的。
在到蔬菜大棚指导期间,有两次经历让他至今难忘。有一次,他到寿光市孙集镇的几个黄瓜大棚中调研,发现黄瓜得了一种病,叶片上布满大量黄点,严重者全叶枯死,极大地降低了黄瓜产量,菜农们很心急,但又不知道是什么病,只好到农药店买了很多药打上,但收效甚微。他经过仔细诊断,判断该病为黄瓜棒孢菌引起的靶斑病,并给菜农们详细讲解了该病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及防治方法。但因为他第一次到孙集镇,很多菜农不认识他,也不是很相信他的判断,不肯按照他的方法防治,这让他十分着急,为了让大家相信这是黄瓜靶斑病,他当天回到学校并将显微镜带到大棚,将黄瓜病叶上的病菌放到显微镜上让大家观察,并仔细讲解了引起病害的病原菌的特点,大家这才相信并一致让他留下吃饭。还有一次是在寿光市古城街道的杨家庄,当地多家菜农种植的番茄出现了顶部叶片黄化、扭曲、变小的症状,因为以前没见过这种病,大家都不敢断定是什么病,也不知道怎么防治,盲目使用了大量农药却基本没有效果,有的菜农甚至采取了全棚施用大量土壤消毒剂的极端方法,他经过综合观察判断该病为番茄上的一种新病毒引起的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并给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方法。这两次事件对他触动很大,他深深感受到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望,回校后便成立了潍坊科技学院科技下乡服务队,常年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经验推广。
他走访菜农和农药经销商的足迹遍及寿光、潍坊、聊城、临沂等地,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他研制开发了“蔬菜病虫害智能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软件。同时建立了蔬菜病虫害网上医院,及时发布农事指导和病虫害防治新方法。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并积极拓展与沈阳农业大学等院校的合作渠道。已发表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现正积极申请“山东地区蔬菜种植基地化学农药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主要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的建立”攻关课题。
他热爱教育工作,倾心于教学,默默耕耘。承担《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蔬菜病虫害防治》等多门课程。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课程讲过多少篇,他总是会认真备课,精心准备,上好每一堂课,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他主讲的专业课程《园艺昆虫学》于2008年被评为潍坊科技学院精品课程,并于2009年入选“省级精品课程”。由于他的优秀表现,他还获得了“潍坊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寿光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课程,他带领学生亲身实践,多次深入田间大棚,将采集到的病叶、病果、病样等制成标本,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晦涩难懂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增加了课程的生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课程内容。根据理论上的学习和教学的实践,他将情感教学应用到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情感教学有利于创造氛围、培养情感,却会带来一定的肤浅性;理论论证教学有利于传授知识、增进思维,却容易流于枯燥、程式化的窠臼;实践论证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学以致用等能力与水平,却受到众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并不能“事必躬亲”。因此,他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得专业课教学真正深入浅出、高屋建瓴而又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常常有人问他“你作为教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不误人子弟”。要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应先有一桶水。为了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他深感严于律己和治学的重要性。他常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需要不断更新,所以常常查阅资料、工作学习到深夜,几乎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
有人问他,你何以能够对素不相识的人这样关心和帮助?他的回答是:“因为他们信任我,我作为潍坊科技学院的教师,他们通过我而认识学院,这是我的骄傲,我自然有义务这样做。”至此,他深深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深深领悟到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