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教育人生网
教育人生网合作招生
  • 百年老校·难舍 | 老校友眼里的实验小学往事
  • 2015/11/5 17:15:57
  •  

    百年老校·难舍 | 老校友眼里的实验小学往事

    往事

    钻地道 看电影 爬“土山”

    一个老校友眼里的实验小学往事

    11月4日10时许,距离聊城实验小学放学还有一个多小时,市民王龙生就早早地来到了这里,等待接上五年级的孙子放学。

     

    此前,他已从孩子那里知道了学校要搬出古城的消息。当天接孩子的家长,也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话题围绕学校搬迁展开。

     

    和其他等候孩子的家长不同,如今站在实验小学门前的王龙生有一种特别的感受。状元街9号,这个25亩地的大院子里,有孙子的童年记忆,也有他的童年记忆。

     

    63年前,他走进了这所当时还叫“师范附小”的学校,并度过了六年小学时光。如今,传承百年的朗朗书声即将告别,他也回忆起了当年的点点滴滴。

     

    王龙生出生于1944年,1952年进入师范附小读书。在他读书期间,这所学校先更名为“郁光小学”,又恢复原名。在他毕业后,这所学校在1962年改名实验小学,“文革”期间曾用名“五七”小学,1979年恢复“实验小学”名称至今。

     

    他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实验小学操场内曾有一个地道入口,钻进去后能直通楼东大街,从今天的卫仓西侧牌坊处钻出。学校的东北角是一座砖头瓦块废土堆成的“土山”,上学时同学们爬上爬下,玩得很是高兴。

     

    王龙生回忆,那时候的实验小学格局和今天大致相似,只不过当时起脊的平房如今都成了二层小楼。他就读的时代,仅有一栋二层小楼,木质栏杆木质地板,踩上去嘎吱嘎吱的声音,直到今天都回荡在脑海里。

    他上小学的时候,国家建设正进入一个新的起点。他和同学们“勤工俭学”,把捡来的碎瓦砖块敲碎,卖给公路工地铺路用。那时候古城区晚上文艺生活匮乏,后来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就支起幕布,放映电影,“一张票三分钱,好多学生和古城区居民来看”。

     

    除了电影,他们还见识了一个更加新鲜的物件。上世纪五十年代,王龙生的老师傅君到北京开会,带回来一台收音机。学校把它放在操场的高台上,全校的学生都新奇地听到了从那个匣子里发出的声音。

     

    那时候的实验小学还有幼儿园,当时叫“幼稚园”,与小学部门一墙之隔。王龙生回忆,当时他们经常爬上墙头,对着古城区居民做宣传,“念报纸或老师给写的稿子”。

     

    1958年,王龙生从实验小学毕业,如今,他的孙子也在这所学校五年级就读。对他而言,不管实验小学搬去那里,这里都留着他难忘的记忆。

     

    现状

    道路堵 设施旧

    教职员工希望新校改善条件

    在4日的采访中,多位聊城实验小学的教职员工都对搬迁工作表示赞赏和期待。在他们看来,实验小学偏居古城一隅,交通极为不便,校舍等硬件设施也较为落后。在古城保护与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的当下,学校搬出古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高云霞已经在实验小学上了25年班,从1990年起就在这里工作了。她说,实验小学所在的状元街街道狭窄,赶上上下学高峰,“骑电动车都会堵车”。因为场地占地有限,操场面积很小,体育设施等也不够完善,老师们期待搬迁已经很久。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古城保护与改造工程的进行,古城区已经日益成为火爆的景点。赶上周末或节假日,出入学校都很不方便。就是在平时,北城门和光岳楼转盘处的堵车也让人头疼。

     

    聊城实验小学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需要配合古城的整体规划,实验小学这些年来并未建新的教学楼,操场等硬件设施也没有更新提高。

    搬入新址后,聊城实验小学占地面积更大,各项硬件设施也将更加先进。如今,实验小学在25亩地上容纳了38个班,装下了足足3000多名学生。新校建成后,不仅仅会改善交通条件,办学条件和孩子的活动空间也会大大提高。

     

    不仅仅是学校教职员工期待,一些家长也期待学校能尽早搬入新址。正在等待孩子上学的市民李女士说,她的孩子目前在三年级就读,因为古城区道路较为拥堵,每天她和丈夫会尽可能赶在车流之前把孩子送到学校。她说,学校迁入新址后靠近站前街,交通条件应该会好很多。

     

    辉煌

    数易其名 名人辈出

    状元街朗朗书声飘过百年

    记者从采访中获悉,聊城实验小学的前身是聊城最早的中学——山东省立第二中学。该校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校,系清朝东昌府启文书院改组而成。到民国十二年(1923年),该校仅设初中班。民国十四年(1925年)时,学校增设高中班。翌年,高中部并入济南。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而终止。省立二中终止后,来源于冀鲁豫35个县的学生一部分回到本地参加了抗日救国运动,一部分学生参加了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领导的抗日挺进队。

     

    抗日战争前期,省立二中改成了军干校,由范筑先将军任军干校校长;抗战中后期,曾更名为“模范小学”,学制五年。(这一时期也曾是日伪时期的司令部所在地)该校毕业学生中,有很多人成了中共优秀党员和干部,如“中共鲁西县委”的创始人,革命烈士赵以政、孙大安、王寅生、杨耕心等,均为省立二中1925年毕业生。金方昌、金谷立、邓延熙(白果)等烈士,著名画家李苦禅、原中顾委常委段君毅等都是该校后期的毕业生。

     

    1953年,这所学校被定为地区重点小学。1966至1976年,实验小学改名为“五七”小学。1978年被定为山东省重点小学。1979年,奉省教育厅指示,取消“五七”小学校名,恢复“实验小学”名称至今。

     


    若您当年也就读过这所小学,或有相关的老照片,欢迎您回复微信号,谈谈您当年在学校的故事,传来您的照片。

    (你正在阅读“百年老校·难舍 | 老校友眼里的实验小学往事”,查看更多:聊城教育管理资料,查看最新:教育资讯
相关课程
学校课程上课地点开班日期优惠价
·[开心明道]开心英语兴华西路22号提前报名¥2900
分享到:
15966297806
同微信
咨询:在线咨询 
新闻分类列表
一周教育新闻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4-2020 edulif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与合作:教育人生网 沪ICP备17006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