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教育人生网
教育人生网合作招生
  • 探秘 | 聊城乡村为何出现了大批名校?答案就是:大力改革!
  • 2015/11/11 19:24:49
  •  

    探秘 | 聊城乡村为何出现了大批名校?答案就是:大力改革!


    聊城乡村为何出现了大批名校?

    答案就是:大力改革!

    44所城区学校带动66所分校

     

    记者 刘敏 通讯员 蔡磊 朱宏锐

     

      11月6日,全市名校办分校现场推进会举行。参会人员,集体参观了几所名校带分校十分成功的学校。

      其中,侯营镇的田庄小学,一年多前只剩下19个学生,现在在校生已经超过400人。学生从简陋的平房,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

      在会议上,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哈宝泉介绍说,目前,聊城全市已有44所城区学校采取带动、兼并、托管等方式办了66所分校,共惠及48648名学生。

      利用名校的资源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来推进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关乎教育公平,关乎教育质量,更是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的重要途径。

     

    力度真大!

    城区名校办分校 农村小学被盘活

    当时只有19个学生 现在已扩建新校

     

      6日上午,气温骤降,雨也下得有些急。但是,当走进侯营镇田庄村的小学时,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能感觉到暖意。

      站在教室里的老师,都是从城里来的;老师上课,都使用教学一体机。学校的名字,也由田庄小学改成了文苑小学田庄分校。

      不过,在一年多前,这所位于农村的小学,可不是这样。

      据聊城二中校长李若龙介绍,2014年7月4日,东昌府区教育局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决定把东昌府区侯营镇田庄小学,划归聊城二中附属小学管理。

      “当时的田庄小学,校舍设施简陋,校园占地面积不到10亩。”李若龙说。与办学条件相比,更让人揪心的是生源和师资。当时的田庄小学,学生少的可怜,师资也很薄弱。

      “三个年级19个学生,5个教师任教,课程根本无法开齐开全。”李若龙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完整地接受规范的英语及艺术等方面教育,与城区学生接受的教育区别很大。

      聊城二中附属小学接手田庄小学后,立即着手对校舍进行改造,并对教师队伍实施全员培训。

      最终,学校负责人确定,将田庄小学原校教师全部调入城里跟班进修学习,新学校教师全部从附小本部派驻,实现优质师资大挪移。

      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聊城二中把一所仅有5位教师、19个学生的薄弱学校盘活,并得到了长足发展。

      经过一个学年的良好运转,今年田庄分校小学一年级招生压力出乎意料地剧增,周边村庄适龄儿童进入田庄分校就读的愿望强烈。

      但是,原有的田庄小学校舍无法容纳。于是,5月底,田庄分校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新校区开始建设,今年9月新学期落成并投入使用。

      新校建成后,聊城二中附属小学投入50多万元,配套师生桌椅、教学一体机、广播系统、监控系统、餐饮设施等。

      “在家门口上城里学校,一家每年至少省5000块。”当地村民激动地说。

      李若龙表示,名校带分校,投入资金,建设高标准教育教学设施,统筹人力资源,固然不可或缺,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调配等教育内核才是根本。

     

    效果真好!

    进城就读学生“反流”

    大大缓解城区学校入学压力

     

      从2005年开始,东昌府区教育局就启动了名校带分校工作。

      东昌府区教育局局长苗新泽表示,为缩小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2005年以来,区教育局把城区新建学校、改建学校、薄弱学校通过兼并整合等方式,交由城区名校带动。

      据了解,东昌府区先后将建设路小学、谷庄小学等城区新建和改建学校,柳泉小学、岳庄小学等薄弱学校共16处,交由城区名校带动,被带动学校和名校的办学差距迅速消除。

      带动工作实施后,城区新建学校、改建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入学人数不断增加。带动成功后,有7处学校从名校独立出来,成为新的名校。

      今年,东昌府区教育局把堠堌中学并入斗虎屯中学,土地、校舍等全部资产留下并改建成堠堌中心小学,以堠堌完小以及斗虎屯中学的分流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体,与城区名校东关民族小学开展联合办学,加挂东关民族小学分校牌子。

      东关民族小学派出了由6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名师团队,与堠堌中心小学深度合作,拓宽了该校的发展空间。

      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农村学校管理水平相对较差,大量学生进城择校,形成了“越差越流失、越流失越差”的恶性循环,不仅造成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加重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入学压力。

      为改变这种现状,从2014年7月开始,东昌府区开展城区名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试点工作。东昌府区教育局决定,侯营镇田庄小学交由聊城二中附属文苑小学带动,闫寺街道中学交由实验中学带动。

      田庄小学交由文苑小学带动的当年,在校生就猛增至200多人,现在已经超过400人。

      闫寺中学由实验中学兼并后,闫寺中学操场、食堂、厕所等设施全面改造升级,教学设备全部更新,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招生人数由被兼并前的21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440人。

      闫寺中学服务范围内,原来在北顺小学、实验小学、建设路小学等城区学校毕业的学生,共有80人“反流”至该校报名就读。实验中学附属小学,190名小学毕业生中有170多名在该校报名就读,缓解了城区中学办学压力。

      城区名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接受城区名校的优质资源,解决了农村生源流失问题。

     

    还不够多!

    44所城区学校 多种方式办了66所分校

    名校办分校力度要再加大

     

      在此次会议上,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哈宝泉坦言,目前,聊城市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相当普遍,小学大班额班级占70.5%,初中大班额班级占64.9%,高中大班额班级占76.1%,问题非常突出。

      2015年9月7日,省政府下发《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各地用2年时间解决大班额问题。

      哈宝泉表示,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新建学校,而我市经济发展落后,财力极为有限。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得靠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而通过实施名校办分校,发挥名校的龙头带动作用,就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市基础教育发展体系,加快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化进程,就能减少城乡学生流动,这在极大程度上就可以缓解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目前,全市已有44所城区学校(高中5所、初中14所、小学25所)采取带动、兼并、托管等方式办了66所分校(初中21所、小学45所),共惠及48648名学生,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办学条件的提升。

      哈宝泉指出,名校办分校力度要再加大,模式要再创新。各县(市、区)探索“名校+新校”办学模式。除部分农村地区外,以后由政府投资的新建学校,原则上全部由名校来领办,由领办学校校长任学校法人,对领办学校统一负责,以“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实行人事管理统一、经费管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评估考核统一的高度统一管理模式。

      同时,还要探索“名校+民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村校”等办学模式。

      整合现有辖区内高中资源,支持市区优质高中领办、扶持学校。支持旅游度假区、高新区各建设1所高水平普通高中,由聊城一中领办旅游度假区新建学校,由高新区引进其他优质资源办分校。鼓励聊城三中、水城中学、聊城二中举办分校,实施优质高中对口扶持合作。

     

     

    相关新闻:

    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冠县四年聘用教师1295人

     

      本报讯(记者 刘敏) 从会议上,记者了解到,冠县通过配备师资、加大投入、片区联动、办好民办教育等举措,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解决师资问题,冠县在编制外采取聘用制办法招聘教师,2012年以来共招聘教师1295人。

      冠县2013年开始名校办分校,让好学校托管教学成绩差的弱学校,实现人财物的全托管。为均衡城乡教育,冠县确定了两种均衡发展模式,一是紧密型托管2处,二是参照省“1751”改革创新协作模式,确定一对一协作发展学校8处。

      近几年,冠县中小学生每年以万人增加,带来了教师严重不足、校舍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的教师更缺。对此,冠县在编制外采取聘用制办法招聘教师,2012年以来共招聘教师1295人,县财政负担的民办学校教师488人。

      为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冠县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五家设计院,对全县乡镇中小学高标准规划,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一期规划学校20所已完成,即将按规划建设。二期规划20所学校,学校建设标准要和城区学校一样。

     
    (你正在阅读“探秘 | 聊城乡村为何出现了大批名校?答案就是:大力改革!”,查看更多:聊城教育管理资料,查看最新:教育资讯
相关课程
学校课程上课地点开班日期优惠价
·[开心明道]开心英语兴华西路22号提前报名¥2900
分享到:
15966297806
同微信
咨询:在线咨询 
新闻分类列表
一周教育新闻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4-2020 edulif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与合作:教育人生网 沪ICP备1700673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