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考改革成为学生家长圈里的最热门话题。
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自今年起,夏季高考将使用全国文综、理综卷,2018年起,语文、数学科目也将使用全国卷……
这些,都与现在的高中生,与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息息相关。
“两依据、一参考”
给考生更多选择
按照《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新的高考制度最大的变化在于“两依据、一参考”,即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一直在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3月28日,市招考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针对山东省的实际情况,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异化了考试价值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单一的考试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选项和能力差异,影响了多样化的人才选拔。
多年来,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学生要被动地按照考试内容进行学习。未来文理不分科、实行"3+3"模式给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市区一所高中高三年级孙老师告诉聊城日报记者:
比如某位学生历史和政治成绩很好,地理成绩一般,化学成绩又不错的话,按照现有的考试模式,他只能选择文科,去努力攻克地理短板。
“在新高考制度下,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也是对他们人生发展方向的负责。”
“3+3”模式
走班教学成趋势
2020年起,我省高考将实行"3+3"模式,即语数外统考,其余六科选考。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纳入高考录取的等级考试科目,可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高校招生对等级考试科目组合的要求,随机组合。
这个消息让无数家长学生兴奋的同时,也对高中学校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由于3门等级考试科目由学生依照个人兴趣和高校专业要求从6门中自己选择,打破了目前的文综、理综模式,“走班选课将成为未来的大趋势。”我市多位高中教师表示。
据了解,目前已有部分高中开始了走班制教学的探索,聊城一中实行的分层走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进行走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此,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选修课开设必须要提供相应的教室和教师,就我市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真正在全市高中范围内实现走班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业+学校”
综合能力受重视
“我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关键还是看高考成绩。”高三学生小方的想法,代表了现今考生的主流意识。面对高考的重压,考生们无暇关注除了应考知识以外的其他,大部分考生只是对心仪大学有个模糊的概念,具体的学校与专业都要等待高考成绩揭晓后再决定。
然而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规定,2020年起将采用“专业+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特长有明确的认识。
省教育厅明确提出,要建立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试制度。
从2017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报名参加高职(高专)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普通高中学生,都要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按照有利于选拔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明确测试内容,科学设计测试标准和测试方式。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高中一入学就进行专业规划,也让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职业潜质。同时能改善目前高校千校一面的教学模式,对培养专业化人才大有益处。”招考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另外,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参考,也让从前的“唯成绩论”降了温。“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将来影响远大于成绩,高考这样改革,不但能选拔专业化人才,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班级管理都有很大作用。”高三班主任赵老师告诉记者。对于某些家长认为的改用全国卷后试题难度降低的观点,赵老师表示,全国卷相较于山东卷来说,阅读量更大,更考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要从以往的死记硬背到学会思考,学会对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全国卷对于我们来说,是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