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底,红岛经济区制定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积分入学暂行办法,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行多校划片、分批申请学位、按积分高低进行学位排序录取。
经过半年多的“消化”,备受关注的高新区,于5月20日开启积分入学网上报名,迎来入学政策改革后的第一个“招生季”,这对该区适龄入学儿童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场不亚于高考的“战役”。
而这种新型入学方式所存在的极大不确定性,也为家长们带来了恐慌。究竟“积分入学”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优惠利好,还是一场空欢喜?
青岛这三个学区启动积分入学!
5月16日,高新区发布2019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计划简章,公布全区招生范围、方式、入学条件等要求,启动小学招生1600人,初中800人。
据悉,此次高新区招生工作分三个学区管理,高新区、河套街道、红岛街道各为一个学区。同步发布的,还有高新区学区三所学校:高新区实验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青岛分校)、青岛实验学校、高新区银海学校公办班的招生简章。三所学校一年级新生的招生计划分别是240、200、72人,共计512人。
5月20日,是高新区积分入学招生网上报名的首日,作为青岛最先迎来“积分入学”入学政策改革的学区,文件中明确指出了高新区学区的招生方式:优先招收高新区学区“两证齐全”的适龄儿童,如有空余学位向高新区学内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开放。
“积分落户”作为一则针对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的优惠政策,文件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条件,例如:
截至2019年8月31日,父母非青岛市户籍一方在我区正规就业一年以上,且社会保险缴费截至报名当月按月连续缴纳;
父母至少一方有我区公安部门核发的居住证,截至2019年8月31日满6个月以上;
截至2019年8月31日,父母一方在我区购买房屋且取得房屋产权证或租住商品房、集体产权房屋且居住满一年以上;
符合我市规定的入学年龄(截至2019年8月31日年满6周岁)。
父母户籍、父母就业、父母居住证、父母房产权、父母社保按月连续缴纳、年满6周岁……从这些条件中不难看出,义务教育阶段子女的“入学资质”更多地依仗父母的经营。
在两批次“两证齐全”户籍地适龄儿童和符合条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积分计算中,均按照基本分+加分项的形式,综合排名。
“两证齐全”适龄儿童,以私有产权住房购买时间、适龄儿童落户时间为基本分,以适龄儿童父母共有住房私有产权、父母工作与居住同区为加分项,基本分和加分累积为总分。
红岛经济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也实行基本分和加分政策,父母双方工作和居住均在红岛经济区一年以上的加10分,工作不满一年的不加分。学历项中,全日制学历博士加10分、硕士加8分、本科加7分。
也就是说,即便是满足了申请条件,能否入学,还要看积分排名。
分批次按志愿录取,这样真的合理吗?
在大多数人看来,以积分为排名进行名额划取,并不会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毕竟父母的努力也是孩子们的“资本”,但在文件中我们看到了似曾相识的模式,按批次划志愿的录取方式,让人十分之无奈。
高新区学区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采取网上积分报名,按照“两证齐全”户籍地适龄儿童和符合条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两个批次进行:
若第一批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就不再接受下一批次报名;
未被所报第一志愿学校录取的学生将依次调剂到第二、三志愿学校;
学区内所有学校按招生计划招收后,符合条件未被录取的,将向周边学区有空余学位的学校分流。
看起来,是不是像高考报志愿?但相对于高考报志愿,这种方式对于高新区新生来说却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经历过高考的朋友们都知道,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知道自己的分数和在省内的排名,还有报考学校以往年度的录取情况可以作为依据。但高新区的新生却只知道自身分数,至于文件中所说的“向社会公示符合报名条件的申请人名单和积分分值”,早已经是报名结束之后的事情了。
积分入学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请成功,也并不是成功申请积分入学就能让孩子入读心仪的公办学校。
比如说,积分靠前的新生,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排名,按照自己的首选填报,容易造成第一志愿未录取,第二志愿已录完,只能进入第三梯队的情况。
当然,也有可能新生低估了自己的排名,为了保险,将第二选择放在了首位,从而与首选的学校失之交臂。
最不幸的,则是新生的积分并不能挤进录取行列,于是被分流到周边学区有空余学位的学校,划入所谓的“就近入学”队伍,陷入两难境地。学校太远、学校不满意?但孩子适龄就这一年,难道不上学了吗?
积分入学申请难就难在,家长并不知道最后到底能不能入围,就好比积分落户,一样需要积分、需要排名。但对家长来说,大人落户可以等,孩子入学,却不能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