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鹅什么季节育雏好及反季养鹅技术
1.养鸭鹅什么季节育雏好及反季养鹅技术
2.春季鸭鹅养殖重点注意事项
3.春季养鸭鹅,易发疾病防治需有道
4.春季养鸭鹅易发疫病早防治
按育雏季节分为头水鸭、夏水鸭和秋水鸭三种,一般来说,以饲养头水鸭为好,夏水鸭次之,秋水鸭较差。
春鸭育雏须知
绿头野鸭的育雏环境、方式和饲养管理
1、头水鸭鹅在清明至谷雨期间育雏
雏鸭出壳,舍饲7、8天后,赶入翻耕后的绿肥田、油菜田、蚕豆田,以及绿肥田种田里,让它们觅食田里的黄鳝、泥鳅、蚯蚓、小虾、小鱼和昆虫等天然动物饲料。到收获早稻时,蛋用型母鸭鹅开始产蛋,公鸭鹅可以上市,蛋肉兼用型鸭鹅,可利用“双抢”和一季稻收获时田间落谷和虫子多的大好时机,催肥出售。
2、夏水鸭在种双季稻的地方可于芒种到夏至期间育雏
在只种一季稻的地方应于小暑前后育雏。夏季也是孵育雏鸭的黄金季节,夏水鸭雏鸭出壳后先在舍内饲养几天,再分别赶入早稻和一季稻田放牧。这样,雏鸭不仅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吃落谷,而且此时天气温暖,农田一般都不使用农药、化肥,对鸭鹅的生长非常有利。同时,夏水鸭鹅补料少,疾病和兽害也都较少。因此,夏水鸭鹅成活率高,一般可达98%以上,饲养60天左右,体重可达1.5~2.0千克。
3、秋水鸭是在立秋以后育雏
雏鸭可以充分利用双季稻田放牧,在一季稻、双季稻田吃落谷和虫子。此后,可在塘坝、沙滩、沟渠等处放牧,让其啄食野生草籽、螺、小虾、小鱼等。母鸭第二年开产。肉用鸭鹅和兼用鸭鹅在稻田吃完落谷后,可继续补饲催肥,至年底即可上市,经济效益也不太低。
有养鸭经验的人常说:“春季养鸭可赚钱,夏季养鸭可还本”。春季育雏所存在的问题是气温不稳、寒潮频繁,而且雨水过多,雏鸭鹅比较难养。不过,实践证明,春季孵育出的雏鸭鹅只要注意保暖防湿,加强饲养管理,饲养问题并不大。
什么季节养鹅最好
南方以2月份~3月份养育雏鹅为好。这时日照逐渐加长,气候日趋暖和,百草丛生繁茂,保温育雏后的中雏,可以采食到优质的嫩草,在放牧阶段可以吃到充分的嫩草。这个时期饲养的鹅生长快,体质健壮,因此体型大,开产早,当年9月左右就可产蛋,并能孵出一批雏鹅,这批雏鹅的生长速度较快。
北方应在5月~6月养育雏鹅。这时气候适宜,有利于小鹅成活和生长发育。到中雏阶段,能充分利用夏季茂盛的青草和秋季收获后的茬地放牧,既可节省大量精料,降低成本,又可培育出健壮的鹅。
不过随着品种的丰富和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用途的不同,育雏季节既有一定的范围,也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选择什么季节养育雏鹅,应因时、因地、因禽制宜。
当前仍以传统方式养鹅为主,顺应自然气候,靠天养鹅的情况普遍存在。一般情况下,活鹅销售市场可分为7~9月分低价期,10~12月份为中价期,1~4月为高价期三个大阶段,不同的价格差别较大,其效益也差别明显。所以现在养鹅应该是养反季鹅,即每年的9月下旬开始养鹅到来年4月底连续养3~4批肉仔鹅,出栏时正是活鹅的高价期,效益高。
而传统养鹅是2月底或3月上旬开始饲养,一直养到6月底,出栏时正值低价期,所以养鹅要紧跟市场。肉鹅也要适时销售,例如,1只中型鹅70~80日龄,活重达4千克左右,羽毛长成,就应及时出栏,若延长饲养期,耗料不少,增重却很少,导致微利或亏损。
反季节养鹅技术
反季节养鹅:过去广大农民一直习惯于春、夏季养鹅,秋、冬季节出售,利用夏秋季节青草茂盛和秋后利用收割后的茬地放牧饲养,以这样少喂料的方法来养鹅,从中获取经济效益。实际上秋冬季节养鹅经济效益更高,秋冬季节养鹅可采取种植饲料玉米,之后于9月份进行全株青贮,用青贮料喂鹅,这样就解决了冬季的青、粗饲料问题。
经测算每0.067公顷饲料玉米可产青玉米秸6000-7000千克,按每只鹅每天采食0.75千克青贮计算,每0.067公顷饲料玉米经青贮后可供100只鹅吃90天,由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鹅为御寒羽绒质量好,产量高,而春季正是鹅源紧缺,鹅羽绒收购价比秋季高1.5倍。所以,秋冬季节养鹅经济效益更高。
反季节种鹅于当年的10月开始产蛋,此时自然光照的日照时间日渐缩短,日照强度日渐减弱,气温日渐降低,这对种鹅冬季持续产蛋十分不利。因此,必须为种鹅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较高的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孵化率。
满足营养需要:产蛋种鹅日喂饲料3次,每只日喂量150—200克,晚上9点左右喂一次料效果更好。另外,还要经常供给20%—25%的青绿饲料,并添加干净的贝壳粒让鹅自由采食,以满足种鹅对矿物质的需求。
防寒保暖:适于种鹅产蛋的温度是5℃—25℃,低于0℃时种鹅产蛋减少甚至停产,因此,冬季的防寒保温不能忽视。鹅棚舍的顶部要加盖草毡或塑料膜,后墙、山墙封严,前墙只留鹅的进出口;棚舍内加铺5—8厘米厚、清洁干燥的垫料;严禁棚舍内带水作业,保持棚舍内湿度不超过65%;上午晚放鹅,下午早圈鹅,雨雪寒潮天不放鹅,并严防鹅吃雪;严禁种鹅吃冰冻的料、饮冰冻的水,以防下痢。
适宜的光照:光照的时间和强度是影响种鹅产蛋的关键因素。适宜的光照制度是:每昼夜确保15小时的光照时间,自然光照不足的部分由早、晚两次加以补充。人工补充光照必须定时,否则将严重影响鹅的产蛋。适宜的光照强度是:每18平方米面积40瓦。
鹅舍的改建:与常规的鹅舍相比,用于进行反季节繁殖的鹅舍需要能够进行完全避光。通常屋顶可用油毛毡衬里,外覆杉树皮;屋壁1米以下留空,以放置通风卷帘,或者每隔5米做成0.5~1米的实墙,用于固定卷帘;底部30厘米做成通风口,内外相通,向外延伸,于上覆盖水泥盖板控制光线。舍内每18平方米面积采用40瓦灯泡吊高2米,灯泡外带灯罩,并经常擦拭灯泡,以保持干净,确保光线的效果。
鹅的饲养管理:对于二年龄和二年龄以上的老鹅,从1月份开始进行长光照处理,在保证白天正常光照外,还需早晚通过人工开关灯延长鹅的光照时间,使其每天保证19~20小时的光照,时间为持续8周。对处于第一个产蛋季的鹅,在进行长光照的同时还应开始限料。
通过这些措施诱导鹅休产后,于2月底或3月初开始缩短光照,每天下午4点将鹅驱赶入蔽光的鹅舍,次日早8点将鹅从鹅舍放出,每天对鹅进行8小时光照,持续5周。然后每周增加1~2小时的光照,诱导鹅开产,直至每天使鹅进行11.5~12小时的光照,此时鹅将会进入产蛋期。
产蛋期将持续30周,等到12月底1月初再进行长光照诱导休产。这样就可以使鹅的产蛋季节处于5~11月,与鹅的正常产蛋季节相反。此时,鹅的种蛋和雏鹅价格较高,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
保持种鹅群中公母的适宜配比小型鹅1:6—1:5,中型鹅1:5—1:4。
保持鹅群洗浴水池边沿的适宜坡度水池边沿的适宜坡度应为15°—20°,以便鹅群下水洗浴、交配,提高受精率。
另外,发现种鹅就巢(抱窝)时应及时将其抓到低温、无抱窝条件的室内单独饲养,使其很快醒抱并尽快恢复产蛋。
2.春季鸭鹅养殖重点注意事项
春季是养殖肉鸭鹅的大好时机,养殖户要抓住这一机会争取将肉鸭鹅养殖到最佳状态。在这一时期养殖户要注意养殖易存在的一些问题,小编给大家整理汇总如下供大家参考。
1、保温不能彻底落实,有鸭鹅群着凉的现象。会出现雏鸭鹅受凉而引起鸭鹅群发病的情况。
2、鸭鹅舍内灰尘较多,忽视换气,这些现象容易引起鸭鹅心、肺、腹腔积水,生长受阻,肉鸭鹅均匀度差,残次鸭鹅多。
3、鸭鹅粪不及时清理,堆积太厚,湿度太大,氨气及臭味太浓,容易使雏鸭鹅中毒,表现白冠、黑肺、心包积水等。
4、换气不足或煤气炉漏气或排气管不畅导致煤气和二氧化碳中毒。
5、管理粗放,料桶、饮水器不定期清理,一次性添加饲料过多,造成饲料的污染与浪费。
6、个别饲养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鸭鹅舍饮水和饲料不及时添加,易导致鸭鹅群遭受应激,甚至致使鸭鹅群发病。
7、饮水系统未经常清洗消毒,或者是未经冲洗水管就直接饮用赛可新或者速克菌,饮水卫生不洁,易引起肠炎。(建议用水勿忧,既可以清洗水线,又可以调理肠道,还可以对饮用水消毒.)
8、密度过大,不注意分群或未及时扩栏,易导致鸭鹅舍内空气质量较差,或者湿度较大。
9、防疫操作不规范,鸭鹅舍内无工作服、鞋,饲养管理人员出入不换鞋,饲养场门口用生石灰粉作消毒(生石灰在干燥环境下没有消毒作用),疫苗瓶及注剩的疫苗放在鸭鹅舍门口,鸭鹅舍内灰尘大,蜘蛛网多,舍外脏乱差,杂物乱放,鸭鹅粪堆放在鸭鹅场门口或附近,造成病原恶性循环。
10、不注意定期检查电器、线路,用火炉供暖时不注意将其与易燃物隔离,并且舍内无灭火器等灭火设施,万一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11、鸭鹅群出栏后,没有立即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导致真正空舍的时间太短。
二、春天养鸭鹅特点
春天气候特点:天气寒冷,气候变化大,今天气温升高,明天气温就可能降低,一天的温度也是经常变化,昼夜温差大,鸭鹅群难适应,易发疾病。
三、春季养鸭鹅重点:
可以归纳为"三抓五防"。"三抓":抓管理(重点保好温,同时做好通风换气);抓防疫(卫生、消毒、免疫);抓疾病防治。"五防":防患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防冷应激;防火;防中毒;防湿度太低。
四、春季养好鸭鹅要抓好八个要点
(1)选好饲养员。饲养员是确保肉鸭鹅饲养成绩关键的一环。鸭鹅靠人养,人靠思想,饲养管理跟不上,就很难确保饲养成绩。
(2)创造良好环境,抓好保温、换气、温度、光照四大要素及适当密度,给鸭鹅群营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鸭鹅群休息的好,才能长的好。
(3)防止人为传染,搞好个人卫生,鸭鹅粪、病死鸭鹅要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控制环境污
(4)提供新鲜、安全、卫生的饲料,并要认真管好、用好饲料,杜绝浪费,降低养鸭鹅成本。
(5)提供充足、卫生、清洁饮水,饮水系统要经常清洁消毒,不要怕麻烦。
(6)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免疫程序,做好鸭鹅群的疫苗接种。
(7)加强监督,准确诊断
(8)全进全出,严格防疫与消毒,周到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的清洁消毒,勤清鸭鹅粪,消灭蝇、蚊、鼠、蚁,减少病原避免应激。
3.春季养鸭鹅,易发疾病防治需有道
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一会暖一会冷,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的减衣服。
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气温由于房屋热惰性跟不上室外而产生内外温差。这种温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后达到最大,常常有3-5°C之多,甚至更大得多。特别是,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凉致病。由于中国在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才诞生了中国特殊的"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
每到春季,疾病发生频繁,是一个老的话题。每至此时,人们都说此阶段是病原体繁殖生长最活跃的季节,应该做好防疫工作,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防疾病的发生和蔓延。理是没错,但是不新鲜,随时随地都可以用。试问,什么时候不是病原体繁殖的最佳季节?春夏秋冬四季,什么时候没有疫病发生?更何况疾病的免疫防疫工作是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呢?所以,这些观点可谈,但对季节性特征性的疾病防控无益。
大凡疾病的发生,离不开两个最基夲的条件,即生长环境的气候条件和机体的体质因素。环境的气候条件既是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基夲条件,同时也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基夲条件。合适的气候条件,有助于机体健康的生长发育,反之则为病。这是常理,也是疾病发生的外在因素。因而不同季节不同地发生的疾病特证不同也就是这个理。
春季疾病多,与春季的气侯特证及机体所处的机能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春季,处于冬夏之间的一个季节,气候由寒冷的时节向炎热的季节过渡的一个季节,温差变化剧烈。虽然人们说春季温暖柔合,舒适,是万物生长发芽,播种的时节。但是,冷热交替,早晚温度的巨大差异,将对生物的生长存在着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我们规模化饲养的畜禽,舍内的保温、降温、通风换气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温度过高时,不降温通风的话,粪便发酵的不良气体及过高的温度将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但当通风不当或遇冷空气的突然侵袭,又会引机体的发病。又由于不同年景之下,春季的冷热燥湿的不同,机体所处的环境又有很大的差异呢?因而,春季病多也可以换句话说,春季病情复杂,发病频繁,难控制。
针对今年春季的疾病,自有其特殊性的一面。首先,今年春季寒冷,潮湿。以晋南地区为例,直至惊蛰节令,最低气温还维持在3度以下,比往年低3一5度;湿度维持在60%左右,比往年高20%左右(全国各地应该大体相似)。这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春寒的特征性气候。好在一点,人们对鸭舍的保温措施维护的较好而没有引起大面积的发病。其次,由于去年冬季寒冷潮湿,引起机体脾肾两虚的状况,使机体抗寒能力有明显的下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今年早春的疾病特征必会以寒冷,风,潮湿为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呼吸系统疾病:以水样稀痰,发病缓慢,呼吸道声音低而沉,多拌有肠胃功能紊乱性疾患。受外界不良气候的影响,可使呼吸道疾病加重;一些鸭舍气温高,舍内干燥的群体将可能会发生温热性疾病,但不会是主流。
2,消化系统:食欲正常,但以水便,未消化饲料便,深绿色稀便为主,个别群体会有粘稠的黄便及黄绿色稀便等温热证侯的出现。痛风等
3,相关症状:腹膜炎,肝周炎,气囊炎时有发生,但症壮较轻,黄白色纤维素性沉积物只会在腹腔内散在性出现。卵泡液化,卵黄坠入腹腔的病例将会增多。
根据此类特征,将会是什么病原体流行的季节?与其说是副黏、禽流感、病毒性肠炎,鸭肝 鸭瘟 黄病毒 小鹅瘟等病毒性疾病流行的季节,倒不如说是以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病为基础病,伴发其他疾病流行的季节。针对此种发病条件和这样的疾病特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或许对疾病的预防会有好处:
1,调节鸭舍内的小气候,适时的,合理的通风,是必须的措施。不论什么样的鸭舍,自然通风还是机械通风,严格禁止风对机体的直接侵袭。自然通风者,通风口应设在背风高处。比如东西走向的鸭舍,通风口设在北面,南北走向的鸭舍,通风口设在西边。因春季东南风多。并及时获取气候变化信息。及时保温。
2,勤清理粪便,保持鸭舍干燥,清洁,减少不良气体对呼吸系统造成损伤。
3,适时补充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虽然目下不是病毒性疾病发生的季节,但也不容忽视此类疾病的危害,特别是由于管理的疏忽,风冷刺激做为诱因,极易造成禽流感,支气管炎的侵袭而为祸。
4,温补脾气,脾为后天之本,五脏精气生化之源,脾功能旺盛,脏腑精血充盈,则抗病力就强。何况目下正是脾阳虚的体质,因而我们没理由不从健脾益气,增强后天之本做起。
5,对症治疗,预防工作到位,可保大的疾病难以发生。但是,工作难免疏漏,当发生疾病
4.春季养鸭鹅易发疫病早防治
1 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春季发病较多。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防疫消毒制度,使鸭群处在一个舍饲卫生的环境中,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打鸭肝精制卵黄抗体!
2 传染性浆膜炎。鸭鹅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鹅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节较多发。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育雏舍鸭群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地面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养管理不良,都是本病发生和流行的诱因。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舍内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饲料内新牧特效药等,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3 鸭霍乱。鸭霍乱是由禽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排绿稀粪。浆膜和黏膜上有小出血点,肝脏上布满灰黄色点状的坏死病灶。鸭霍乱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以春季多发。
防治:平时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饲料内增加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如复方新诺明、土霉素、奎乙醇、氟苯尼考、磺胺5甲氧嘧啶 均有良好的效果。
4 大肠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临床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本病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较差,舍内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造成的。发病季节多在春季,其他季节也可发生。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防疫卫生管理制度,平时新牧特效药混饲。做好鸭病的预防工作。
5 慢性呼吸道病。鸭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鸭霉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出现眶下窦炎,又名鸭窦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气候骤变的季节更易发生。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舍内清洁卫生,使鸭群处在一个相对恒定温暖的环境中。在发病季节,给鸭群饮水中加新牧咳立停等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一、雏鹅消化不良症
2周龄以下的雏鹅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消化机能较弱,如果饲喂管理不当,易引起消化不良。如雏鹅出壳不久就饲喂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突然改变饲料配方和饲喂量;饲料中没有细砂粒而使肌胃的消化机能较差。另外,天气突变等因素也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1.一般症状。病雏精神不振,低头闭目,羽毛无光泽,两翅下垂,食欲降低或废绝。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呈淡绿色或白色,有时带有泡沫或黏液,有酸臭味。肛门周围有污秽、黏结,病雏生长发育不良。
2.防治方法。首先是改善饲养管理。雏鹅饲料应该营养全面,易于消化,无腐败变质现象,最好是现配现喂,不喂隔夜料。饲喂要定时定量。育雏期前7天,用适量温水拌料。幼雏的饮用水宜换成温开水。5日龄后,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细砂。对已经发病的雏鹅,可喂给酵速美健。
二、小鹅瘟
该病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废食、下痢以及肛门失禁等症状。一般出壳3~5天发生,可以蔓延全群,1月龄以后的鹅一般不会发生。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小肠形成栓子,严重者可堵塞肠道。
1.一般症状。该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3种病症。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急性型:多发生于1~2周龄的雏鹅,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排黄白或黄绿色水便,病程多为1~2天,临死前出现精神症状。亚急性型:多发生于2周龄以上的鹅群,精神差、不吃、下痢水便。部分鹅会自愈。
2.防治措施
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小鹅瘟疫苗接种两次,使接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小鹅则要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对种鹅已经接种的,也可根据当地疫情发生情况酌情注射疫苗。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小鹅瘟抗体进行防治。
三、鹅流行感冒
鹅流行性感冒简称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是因为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善,小鹅受寒而感染。该病死亡率较高。
1.一般症状。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不振,雏鹅打堆,流鼻涕,呼吸困难并摇头,甩头时鼻涕粘在羽毛上,羽毛会污秽、潮湿、蓬乱,病程一般为3~5天,死亡前严重下痢。
2.防治措施。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注意保暖,科学饲养管理。该病多发地区可以注射灭活苗进行预防。病鹅群肌肉注射青霉素,口服磺胺嘧啶片效果较好,同时注意防寒保暖,改善饲养管理条件。